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李梦君记者曹露婷
“生病吃药”似乎是很多人的生活常识,但大部分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药物在“治病”的同时还存在另一些“致病”风险。药物性肝损伤,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副作用。
近日,48岁的严先生(化名)发觉小便颜色深*,脸色泛*,焦急地赶到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医院肝病科就诊。接诊医生高小迪为严先生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多项指标均有异常,肝脏受到明显损伤。
详细询问下得知,严先生患有湿疹,长期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经常自行购买、使用多种抗过敏药物。春节期间,严先生湿疹发作,又感冒了,就在服用湿疹药物的基础上叠加使用感冒药。服药不久后,他的小便发*。“我觉得没其他症状,就继续服药一周多,直到脸色也发*了,这才着急。”
来源:视觉中国
高医生指出,严先生的情况考虑是药物性肝损伤。“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耳,是药三分*”。高医生解释,这里面所说的“*”并非现在医学所指的“*性”,而是指药物的偏性,说明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导致与用药目的不相关的不良作用,不少药物应用剂量过多时也会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4%-8.1%,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20%,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如果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功能不全将持续进展。肝功能受损轻则影响肝脏基础代谢,迁延难愈;重则引起急性肝衰竭,危及生命。
药物引起的急性肝炎通常会发生在用药后的1~4周,症状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常见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发热、恶寒,皮肤、巩膜、小便*染,肝区不适等。进一步检查而已发现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转氨酶升高、血象中嗜酸细胞升高;严重时还会出现*疸、凝血机制障碍、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
“如果没有基础肝病的情况下,有可疑肝损药物的服用史,伴随出现肝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已出现药物性肝损伤。”高医生提醒,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但肝功能的异常却悄然发生着。因此,倘若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如化疗患者,则需要定期监测自身的肝功能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日常生活中,大家应注意保护肝脏,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不饮酒、不随意吃药、不随意服用保健品,特别是成份不明或不符合国家用药规定的药品,若出现上腹部胀闷不适、小便、皮肤、眼睛巩膜发*、发红等不适,应当及时就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