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失音喉喑暴喑久瘖金实不鸣金破不 [复制链接]

1#

失音(aphonia)是指神清而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的症状。祖国医学称“暴喑”。多由风寒或风热火*等邪犯喉,肾阴虚、肺虚气弱,或神情失调、气肌呆滞等所致。常见于喉喑、喉癣、气厥、喉息肉、白喉、子喑等病中。

病理简介
  声音嘶哑,甚至完全不能发出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又称作“瘖”。有新久之别,新病多因外感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热内蕴而发病;久病则多属肺肾阴虚。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喉炎、声带病变、癔病性失音、喉头结核等疾病。早在《灵枢》就指出:“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宋代《仁斋直指》指出:“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失音有虚实之别。

病因病机
  失音有暴瘖和久瘖之别。暴瘖多属外感,猝然起病。由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气不能宣散;或感受燥热之邪,熏灼津液;或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而致痰热内生,肺失清肃,皆可使声音不出。久瘖多属内伤,缓慢起病,多由久病体虚,肺燥津伤,或肺肾阴虚,精气内夺,声道燥涩而致。常见症状
  失音应从病之新久、发病缓急及临床表现区分外感或内伤。外感有风寒、风热、痰热之异,内伤有肺虚、肾虚之别,宜详加审视,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
  ①风寒束肺。猝然声音嘶哑,恶寒发热,无汗,或兼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常用三拗汤加味。
  ②外寒内热。俗称“寒包火”。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咽痛,口渴,咳嗽,有痰不爽,舌质红苔薄*,脉浮滑数。治宜表散风寒,兼清里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③风热闭肺。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咳嗽,有痰不爽,舌边尖红,苔薄白微*,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桑菊饮合银翘散。
  ④痰热壅肺。多由外感风寒,失于表散,热邪入里,熏灼津液为痰,或嗜食厚味,烟酒过度,积热在里,炼液为痰所致。证见面赤,身热,汗出,烦躁口干,咽痛,渴喜凉饮,咳嗽频频,痰*而黏稠,胸闷,舌质红,舌苔*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热,化痰利咽,常用清金化痰汤。
  ⑤燥热伤肺。证见声嘶音哑,鼻干,咽干,口渴喜冷饮,周身燥热,干咳无痰,或咯痰少,黏稠难出,或带血丝,胸痛,舌质红,苔*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⑥肝郁气滞。突然音哑,常由情志拂逆而诱发,兼见心烦易怒,或喜怒无常,胸闷不舒,喜叹息,舌质黯淡,脉弦。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治宜养肝宁心,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⑦瘀血阻络。音哑日久,而兼见舌有瘀斑瘀点、胸闷,女性病人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脉涩,声带检查见充血、肥厚、结节等病变。治宜活血化瘀,常用会厌逐瘀汤。
  ⑧肺肾阴虚。久病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兼见干咳,少痰,口干,咽干,或潮热,盗汗,耳鸣,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⑨脾肺气虚。劳倦气虚,声音逐渐嘶哑,兼见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质淡,边有齿痕,脉弱。声带检查见声带闭合不全,或声带松弛者,乃气虚不能鼓动声音。治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此外,也有因高声唱歌、演讲、悲哭、号叫,损耗津气而声音嘶哑者,可用响声破笛丸,或用玄麦甘桔汤加诃子、胖大海泡茶饮。针刺对实证失音有较好疗效,对以癔病性失音者疗效尤著。常用穴位为廉泉、天突、合谷、太溪。慢性咽炎可采用揉人迎、廉泉、气舍、肺俞,按风府,拿合谷等推拿方法治疗。


  无音病证名。即瘖。出《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此为暴瘖;肺肾阴亏,咽喉失养而无音者为久瘖;因妊娠胎阻胞脉而无音者,名子瘖。《素问·奇病论》认为:少阴之脉贯于肾而系舌本,胞络又系于肾,胞之络脉绝,故不能言。此病无须治疗,产后即恢复。中风舌不能转运语言而蹇涩者为舌瘖。聋哑人,其不能发音者,多系先天耳聋也。参见瘖及有关各条。
  ①病证名。系指肺气不足、发音不出的病证。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治宜补益肺肾,方用生脉散、左归饮等加减。详见瘖条。②即久瘖,详见该条。
  喉瘖中医病证。以声音不扬、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其发病急、病程短为急喉瘖,又称暴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类似。久病声音嘶哑为慢喉瘖,又称久瘖,与西医的慢性喉炎类似。急喉瘖多因感受风热邪*,风火热*蕴结于喉,经脉阻塞;或风寒外袭,寒邪凝聚于喉,脉络阻滞等引起。
  常见证型有:①风热型喉瘖。证见喉中不适,干痒咳嗽,音低而粗,发声不扬,喉痛灼热,伴发热,微恶寒,口干渴,舌边微红,苔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方用疏风清热汤等。②风寒型喉瘖。证见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咽喉微痛,干痰,喉嗽不爽,鼻塞流清涕,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方用六味汤等。急喉瘖可外用冰硼散、珠*散吹喉。慢喉瘖多因久病肺肾阴亏,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于喉引起。
  临床有偏肺阴虚和偏肾阴虚之别。偏肺阴虚,证见声音嘶哑日久,喉痒微痛,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气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汤等;偏肾阴虚,证见声音沙哑,日久不愈,口干咽燥,入夜尤甚,虚烦不寐,手足心热,眩晕,耳鸣,面潮红,盗汗,腰脊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肾、降火、清咽,方用左归饮等。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郁冒蒙昧,心痛暴瘖……”指突然失音或声音嘶哑的病证。实者多因感冒风寒,或寒包热邪;虚者多因肺伤津枯。《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金实不鸣新病音哑失音,属实证,多见外感风寒或风热,痰浊阴滞以致肺气不宣而失音,称之为“金实不鸣”。
  ①病状名。指肺气实所致声音嘶哑的病变。肺属金,上通喉咙,主一身之气,外邪犯肺,肺气壅滞,声道不利,则声音嘶哑。有风热和风寒之分。②即暴瘖。


  金破不鸣是肺气损伤而声音嘶哑的病理。肺主气,肾纳气,二脉均与发声有关。肺肾阴亏则肺燥而热郁,阴液不能上承,咽喉失于濡润,故声音嘶哑。多见于晚期结核病,慢性喉炎等。本病多属虚证,失音呈慢性进行,故又称为“久瘖”。失音可间歇出现或持续存在,说话较多时则加重,完全失音者少见,一般无外感症状。

饮食疗法
  1.拌吃银耳。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日后即可好转。
  2.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盘,每日2次。
  3.饮.浓凉茶水。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4.风油精吸入。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5.冷敷脖颈。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3-4次。
  6.薄荷和杭菊花各6克,泡开水当茶饮,每日一剂。
  7.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取新鲜鸡蛋一只,磕到饭碗里打成鸡蛋液,烧一些滚烫的开水,浇到蛋液里把鸡蛋冲成蛋花儿,加少许白糖和香油,趁热喝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茶。

赞赏

咽炎难忍怎么办?老中医真实的经验在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