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便经常稀湿不干,中医有妙方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37489.html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半夏半升约等于今制42g,中药一两为15.克。我个人建议,使用经方,从小剂量开始,一两按6克换算。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一种情况,就是患者肚子长期漉漉地响,大便像溏泥一样,湿润不成型,但次数呢又比“腹泻”少,大便没有“腹泻”稀薄,中医把这种情况叫“便溏”。

长期便溏,若胃镜,肠镜没有发现肿物,就不是很难解决,关键是要仔细分析原因,常见的原因有:

一、水饮留聚;二、脾胃不健。

我曾经治愈过一个患者,她50岁左右,舌苔厚腻,脉弱,肚子漉漉响,多年便溏,各处中医的药吃过不少,都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就认为自己天生如此,认命了。前段时间偶尔找到我这儿,用了半个月左右寻常中药,之后数月,大便干了。春节前去海南度假,又带了十几天的药去巩固调理。

莫非是因为我比那些中医强?

我的答案是:不是。

我也许只是偶然碰对了适合她的药物而已,也有太多在我这“无计可施”的患者,在其他医师那几剂而愈,所以绝不能因为偶然投对药,而沾沾自喜,要努力探寻内在的规律,力争可重复,可验证,不让西医笑话。

所以,今天想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祛除水饮,强健脾胃。

在文章中,我们聊过了几类“水*”:1、湿或水湿;2、饮或痰湿;3、痰。

也谈到了祛逐胃脘“痰饮”的几种中药,现在我们谈如何去“水饮”。

祛胃脘水饮,有许多方子,最经典的就是“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如下:

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

*芩三两半夏半升*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面八味,用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再煎取毫升。每日三次,每次温服毫升。

——伤寒论第条

患者胃脘不舒服,胃上部胀,好像充塞有什么东西,医师摸下去呢,感觉略软,但底部稍有抵抗,不是软塌塌的。

这底部稍有抵抗呢,就是几样东西:痰、水饮。

那么,怎么判断有没有水饮呢?

1、听

用听诊器的“膜型端”去听患者上腹部有没有气、液冲撞的振水音,推抚脘部,看有没有“漉漉”水行的声音,如果有,就是水饮留聚于胃。

2、触诊

触诊就是,让患者仰卧,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手掌覆于腹壁上,用垂直于腹壁的力量向下缓缓按压。用心感受,指下是否有抵抗感,抵抗感的强度如何,是坚,是硬,是软,是濡,是否有压痛。

一般来说,水饮大量聚集则“硬”,数量较少则“濡”。

3、问

也有一些情况,就是听不清楚,摸不出来,这是需要问。问患者大便的情况,形状如何,硬度如何,湿润还是干,一天几次。

如果便溏,不成型,也可以判断为有水饮。

不要拒绝现代医学诊疗技术,胃镜,肠镜,C14呼气试验,都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疾病的性质,帮助中医多一双眼睛,这些是对“望诊”的延伸。

诊断清楚后,用药方向就明确了。

“①”处,如果判断有水饮,用半夏,茯苓。

半夏有“化痰”的作用,也有“化饮”的作用,但是“化痰”的能力比“化饮”的强。应该配合其他中药协同使用。一些经方家认为要用到30克以上才有效果,但用药需谨慎,建议用*性相对较少的“清半夏”和“姜半夏”,从小剂量用起。

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可以使水气从胸→心下→小肠→膀胱流出,而且有祛除恶水,运行良水的作用。

“②、③”处,若有水饮,用白术,生姜。

白术有健脾的作用,可并非什么时候都有用。我最近经手了一个患者,他长期服用“小建中汤”,大便不溏,我用了白术后,他服用后感觉“咽干,口渴”,可见,白术的效果在于“燥湿健脾”,若无水湿,使用需慎,否则伤阴。

如水湿不多,我个人喜欢用干山药,莲子代白术,我实践下来,这样效果更好,且不伤阴。

“生姜”则是一个妙药。

“生姜泻心汤”是“半夏泻心汤”的变方。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有弄懂,为什么“生姜泻心汤”要把“半夏泻心汤”中“干姜”的量三两减为一两,再加“生姜”四两。

要知道,干姜也有温胃化饮的作用啊!

后来,稻叶克先生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

“干姜虽能温阳止厥,散结邪,却不能消泛滥汁水;生姜能开胃口,祛除泛滥之水,温胃阳,故减干姜,加生姜。”

“生姜泻心汤”的煎法也很独特,值得玩味。生姜有鼓舞胃气,并将胃气全方位输出的作用。于是,在《伤寒论》中“生姜泻心汤”采用了“去渣再煎”的煎煮方式。“生姜”再煎后,其“挥发油”消失殆尽,发汗解表的力量大大减弱,药效集中作用于心下,胃。

明白经方的原理,比背下经方更重要,因为,患者生病是不会按照“经方适应症”的模子来生病的,关键是要找到其组方的内在规律。

阴虚火旺不能吃生姜?这种看法比较片面!

生姜是一味在中医“经方”中非常重要的中药。

它有哪些作用呢?

一、鼓舞胃气并将胃气供应到五脏六腑、全身。

二、除胃、心下饮。

三、大量使用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

因为生姜具有非常好的促进胃气生成,并将胃气全方位输出的作用,所以,它在中医方剂配伍中被广泛使用。在《伤寒论》中入方39次,在《金匮要略》中入方51次。

一般认为,生姜阴虚者,口干舌燥者,舌红少苔者,内有实热者,或者患有痔疮者忌用生姜。因为生姜味辛,性温,久服积热,损阴伤目。

高血压患者不宜多服。

经常饮酒者,因为常有内热,不应多服。

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中暑,热哮大喘等实热证均应忌之。

简单来说,就是阴虚内热不能单吃生姜,内有实热不能单吃生姜,高血压不能单吃生姜。

但是清记住,这仅仅是指不能“单独吃生姜”,经过配伍其他药物克制生姜的偏性后,即使是阴虚火旺,照样可以吃生姜。

因为生姜有非常好的保护胃气,鼓舞胃气的作用,而寒凉药容易伤脾胃,滋阴药很滋腻,容易导致便溏,所以即使是使用寒凉,滋阴药物,也应该用一点生姜来守护胃脘。

举一个例子,治疗阴虚感冒的“加减葳蕤汤”中就用了生姜,因为配伍了一些辛凉解表和滋阴的药物,比如薄荷,玉竹,生姜辛温之性就被克制了,养胃守胃的能力则得以存留。

再举一个例子,治疗心悸,气阴两虚,能够益气滋阴的“炙甘草汤”中依然用了生姜,因为生姜虽然性味辛温,但是与滋阴的药物相配伍后,就会变得温而不燥,并且可以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

还有的人说“肝炎病人忌吃姜”,这更是无稽之谈,“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生姜有补益脾胃之气的作用,怎么能说治疗肝炎忌吃姜呢?

相反,中医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改善肝功能作用的经典方剂,小柴胡汤中,就使用了生姜,而且还用了生姜三两,三两是多少?如果按照汉代出土的秤来计算,就是45克,如果按照汉代一两为今天6克来计算,也用了18克!

所以说,学习中药,使用中药,要清楚药物的“偏性”,也要懂得如何减弱或消除治疗中不需要的“偏性”,保留治疗中需要的“药性”。懂得寒药温用,热药凉用,千万不要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样是学不会,也用不好中药的。

免费中医秘方查询

点击本文标题下,“祖传奇效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