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是临床应用最早的一个抗生素,自问世以来,曾经挽救过无数患者的生命。
现在我们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有多个品种,是所有药物类别中品种最多的,以前感冒发烧,医院或者是打肌肉针、输液或到药店买盒消炎药。
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发生率逐年升高。因为细菌为了逃避人类的“追杀”,就不断进化,基因发生变异,进化出抵抗抗生素的能力,也就是进化成耐药菌,而这种能力可以在细菌之间相互传播。不同的细菌针对不同的抗菌药产生耐药的时间不一样,最短的24小时内就可能产生耐药。
抗菌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杀菌剂作用于细菌之后可以把细菌给杀死,而抑菌剂作用于细菌后只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抑菌剂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耐药。有些抗菌药跟细菌放在一起,可能一个晚上就会产生耐药,比如利福平。而杀菌剂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就相对不容易产生耐药。
随着青霉素使用年代久远,细菌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增高,使得青霉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减少。虽然种种原因,但临床上青霉素的用途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可以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还可以用于猩红热单独的治疗,此外对于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可以用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等,目前还常用于孕妇有些疾病,淋病、梅*等的治疗。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非常多,耐药便是其中之一。长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紊乱,给耐药菌的繁殖创造机会,导致耐药菌感染,再用低级别抗生素,就不能杀死致病菌,无法控制感染。出现耐药菌感染,此时使用普通或低级别的抗生素就没用了。
防止耐药菌出现的根本措施是避免滥用抗生素,在服用抗生素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包括用药的时间、剂量等。自己不能擅自地增量减量,如发现药效不好时应咨询医生,由医生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在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自己随意应用抗生素。由于目前国内高效价的抗生素应用广泛,导致的结果是青霉素的耐药性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在应对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时,有时青霉素的作用可以远远好于高效价的抗生素。
—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INET)监测结果显示,从儿童及成人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3.3%-%,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90.9%—%;相较之下,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在儿童中从年的1.7%下降至年的0.7%,在成人中从1.6%下降至0.7%。此外,部分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兼具耐药性,如PRSP菌株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接近%;且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相比,PRSP对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均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近年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可能与近年来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策、医院感染控制所取得的成效相关。另外,据研究显示,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医院10年来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显示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
因此,每一类或每一种抗生素均有自身的特点,原则上要根据病原菌种类,来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由低到高、安全、价格适当的抗生素。抗生素不是越高级越好,选择合适才是最好。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定是否细菌感染病原体检测可以明确哪一种细菌,药敏试验可以了解哪一种抗生素敏感。有的患者病情较急或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的可进行经验治疗往往针对常见病原菌选择抗生素,比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多见化脓性链球菌感染,这种细菌对青霉素最敏感,耐药性也比较低。如果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使用青霉素效果就很好。
青霉素在临床上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6)梅*(包括先天性梅*)。(7)钩端螺旋体病。(8)回归热。(9)白喉。(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放线菌病。(3)淋病。(4)备森咽峡炎。(5)莱姆病。(6)鼠咬热。(7)李斯特菌感染。(8)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虽然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比较普遍,相对也比较安全,但是作为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有指征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药。只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才能实现用药的真正目的,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注射用青霉素钠产品说明书
3.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