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这股疫情“倒春寒”,潍城区交通运输局党组火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勇担重任,无论是年龄多大、党龄多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们忙碌的身影。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从“60后”到“90后”各年龄段的党员都在履职尽责,冲锋在前,薪火相传,用党性筑起一座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踏实沉稳的“60后”
潍城区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客运科科长付深泉是名“60”后老党员。抗疫期间,他主要负责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转运车辆保障工作。因为疫情的发展,很多小区被管控,一些工作人员出不来,造成一线执勤人员紧张,付深泉得知后二话不说,主动提出到风险极高的火车站疫情防控组增援值守。需要协调调度的事情很多,经常是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不及喝水,顾不上吃饭,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每天都处在一个紧张的工作节奏里。这对年近六十的付深泉无疑是一个挑战。同事每每问起他累不累,他都是满脸笑容,掏出手机说:“只要跟小外甥女通个电话,什么累都忘了。”其实同事们都知道他已经七天七夜没有回家了。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是一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党现在需要我,我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上!”
勇为担当的“70后”
面对突然而来的这波疫情,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张强,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最为复杂的人员转运工作。转运任务的特点是“急、重、险”,考验的是负责同志的综合协调能力。面对这块“硬骨头”,张强用最朴实的一句话“关键时候咱不能掉链子”就接下了这个任务。转运工作需要协调安排好转运车辆、组织安排人员乘车,清点核对人员信息数量,确保转运人员一个不落,一个不错,准确安全高效的送达隔离地点。每次车辆到达后,协助接收人员逐人清点,然后登记房间、安排住宿隔离,这一套完整环节下来,张强的手机经常热得烫手。就这样一连几天连轴转动,超负荷工作,嘴上起了水泡,嗓子就跟冒烟一样,同事们劝他找个时间休息一会,他蓦然一笑,“我没事,工作不能等,我能坚持住。”
风华正茂的“80后”
“好,我马上通知”。潍城区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是80后的年轻党员赵志章,这是疫情反扑以来他哑着嗓子回答的无以计数的电话之一。22:35分,潍城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灯火通明、人员穿梭,键盘敲击声、传送文件声、接打电话声各种声音交杂,整个办公室里繁忙却不混乱。作为全局的中心,各项工作都从这里上情下达,尤其是疫情工作,各项工作调度,文件处理,物资分发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赵志章虽然只是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却表现出了成熟的工作能力和稳重的党员气质。
从抗战疫情工作打响以来,持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正值年轻力壮的他患了急性咽炎,说不出话来,睡眠不足导致双眼充血,每次同事们走近想提醒他休息休息,他都是马上习惯性地询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同事们经常夸奖赵志章工作责任感强,满眼满脑都是工作。他却总说:"没有,没有,都是我分内的工作"。
活力无限的"90后"
张如皋是一名90后的年轻党员,从3月11日凌晨抗疫战打响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了人员转运工作小组的成员,工作小组时刻都是满负荷运转,24小时都处在工作和待命状态。每天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核实、传递、处理,常常是忙到凌晨两三点,休息的时间少的可怜。遇上紧急任务就是通宵达旦的干到天亮,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就会被电话铃声吵醒,这样的连轴转已经持续了七八天,90后的他体力精力也已经到了极限。
时间紧、任务重,即使身体疲惫到了极限,只要电话一响任务一来,张如皋立马接下任务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丝毫耽搁和犹豫,他说;“只要看到今天的转运任务顺利完成,转运人员安全抵达,我们就放心了。”就在3月19日,一个不幸的电话从老家传来,从小把他一手带大的姥姥因病去世了,面对一头是骨肉亲情,一头是这边忙碌的工作,他独自冲着滨州老家的方向向姥姥三鞠躬:请姥姥在天堂安息,等疫情过后,再去您的坟头叩首尽孝。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党龄,却在相同的时刻诠释了相同的信仰。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在前、个人在后""担当在前、得失在后"的崇高信仰;这就是一名交通人“无惧风险、坚守一线、战‘疫’有我”的坚强信仰!
潍城区交通运输局的全体党员以交通人的奉献和担当全力服务全区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为战“疫”的胜利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