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萝卜白蔡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话题#“腹”里乾坤74个内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以为只是简单的胃肠炎,结果却令人意外!
临床上,相信很多医生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血常规中提示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增多时,首先考虑是细菌性引起的胃肠炎,然后患者服用抗菌药物。但白细胞增多就一定是细菌感染吗?若是白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会是暗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例特殊的案例。
病史回顾:
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发热......
患者男,47岁,护林员,因“腹痛、腹胀半年,加重伴发热10+天”于10月14日入院。
现病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伴腹胀,间歇性发作,无明显放射痛及牵涉痛,进食后明显腹胀不适,时有反酸、喛气、干呕不适,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心慌、气促、呼吸困难,无呕血及黑便,无腹泻及粘液脓血便等不适。
一直未予重视及处理,10+天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腹胀向下腹部转移,以右下腹明显,并自觉发热,为低热,多次测量在37.0-38.0℃之间。仍无明显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泻、粘液脓血便,无皮疹及关节肿胀等。当时于当地卫生院口服相关药物治疗无效,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就诊我院。
既往史:肛周疼痛,便后滴血5+年,排便后有小指大小的包块脱出2+年,肛周瘙痒伴便意频繁10+年,最多可达15次/天,每次为少许黄色干硬大便,自行热水外敷后稍好转。1月+前因右侧腰痛并右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就诊外院,保守治疗后无好转,具体治疗不详。无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
入院查体:T37.4℃,P89次/分,R19次/分,BP/76mmHg,体重52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匀称,步入病房,急性病容,自动体位,神志清楚,上腹部及右下腹稍压痛,其余心胸腹及神经均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L,中性粒细胞占比(N%)66.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1./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18.6%。
红细胞沉降率(ESR):73mm/h。
C反应蛋白(CRP):.19mg/L。
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2U/L。
凝血功能、淀粉酶、大小便、甲/乙/丙/梅毒/HIV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HR69bpm,电轴不偏。
腹部站立位平片:1.立位腹平片示未见异常线征象;2.腰椎退行性变。
胸腹部CT:1.腹膜增厚,考虑腹膜炎;2.右侧阑尾区结构紊乱,不能除外阑尾炎;3.直肠壁稍增厚环形高密度影;4.考虑右肺上下叶、左肺上叶感染。
肺部CT可见多处结节影;腹部CT可见肠系膜明显增厚
阑尾+周围彩超:阑尾区未探及明显包块及积液
▌入院初步诊断
1.慢性胃炎;2.发热原因:阑尾炎?其他;3.内痔;4.腰椎间盘突出。
▌初始治疗方案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维生素B6注射液。
入院治疗后,仍持续发热
10月15日:患者仍发热,Tmax38.7℃,全天发热无规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后,体温能下降,仍感上腹部及右下腹腹胀及腹部隐痛,偶有反酸、嗳气不适。查体腹稍膨隆,上腹部及右下腹稍压痛。
10月16日:患者仍发热,Tamx38.4℃,更改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胃肠外科会诊:不排除阑尾炎。
10月17日:仍发热,Tmax38.5℃,腹胀、腹痛程度较前无缓解。
10月19日:连续发热5天,晚间及凌晨体温最高,Tmax39.2℃,服用布洛芬后能缓解,查体较前无变化,精神、饮食、睡眠一般。
血常规:WBC10./L、N%44.8%、EOS4./L、EOS%41.9%;血生化:ALT64U/L、AST47U/L,ALb29.12g/L;CRP.35mg/L;结核杆菌抗体阴性。
▌辅助检查
胸腹部CT:1.双肺炎性感染较前增多;2.腹膜增厚较前未见明显改变;3.右侧阑尾区结构紊乱;4.直肠壁稍增厚环形高密度影;5.肝脏、脾脏、胰腺及双肾CT平扫未见明显占位病变。
为明确诊断,咨询临床药师意见
考虑到患者入院治疗后,仍持续发热,为了弄清发热原因,邀请临床药师会诊。
会诊意见如下:
患者职业为护林员,结合临床表现为发热规律、腹痛、腹胀、肛周瘙痒以及嗜酸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及ALT升高,肺部CT提示存在多发结节影,使用抗菌药物无效,考虑肺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以及结核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建议行寄生虫全套检查,同时积极安排肠镜、支气管镜检查,期间可行肠壁组织、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检查,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情况,明确寄生虫感染后可针对具体寄生虫给予吡哇酮或者阿苯达唑治疗。同时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查,排除结核杆菌感染。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建议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接下来,按照临床药师会诊的意见,完善检查进行治疗是否就可以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持续